毛主席逝世后,汪东兴连看三遍悼词提出一条建议,华国锋:同意
悼词,从狭义上来看是在追悼大会上对亡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的文体。
悼词,从狭义上来看是在追悼大会上对亡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的文体。
1976年9月10日凌晨,北京的天空灰蒙蒙的,怀仁堂外刚刚亮起的路灯还带着露水。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已通过电报传向各省,但中央政治局内部的紧急安排才刚刚展开。守在游泳池“202”房前的汪东兴简单洗了把脸,顺手把昨天通宵修改的讣告稿塞进公文包——接下来,每一分钟都关
电话那边没寒暄,连喘气都透着急。周启才提着文件袋,脚步没停,心里隐隐明白:这趟事不小。果不其然,他一推开那间临时办公室的门,屋里冷得像从纸缝里透风,汪东兴的脸比外头的天还沉。
“1976年9月10日凌晨三点,周启才压低声音提醒李鑫:‘材料得在天亮前送到华总那边,耽误不得。’”中南海灯火未熄,守夜的脚步声在走廊里此起彼伏。天气闷热,空气却像被削成薄片,贴在每个人的脸上,连呼吸也显得格外吃力。
“老周,你带上那两份封存的文稿,速到202来!”1976年9月9日早晨刚过五点,周启才从睡梦中被惊醒,汪东兴的电话只说了两句,字里行间透着紧张。说“文稿”,没别的可能,肯定是出了大事。抓起桌上的文件袋,几步并作两步,他赶到“202”——就是移居唐山大地震后专门